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余言   
  • 注册日期:2016-02-11
  • 最近登录:2024-03-07
  • 粉丝人数:12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关于今人写旧体诗词用韵的几点体会(修订版)

余言 发布于2017-05-23 18:20   点击:4038   评论:10  
     以往只读古诗词,近来多听、多读,开始学写旧体诗词,朝着“诗画交融”慢慢走去。近两年学写的旧体诗词,汇编了《绝句四十题照》与《春天的词话十首》,均依新韵。水平有待继续学习提高,却也表明用新韵写旧体诗词,可以合律,也可言之有物。
   近日与诗友就写旧体诗词的用韵问题做些讨论,拟就几个问题谈些个人体会。
   其一, 今人不用古音而用普通话读古诗词,才出现不合律的情形?
   不少唐宋的诗人词家按照"平水词林"写的古诗词,今天用普通话去读,有的地方确实变得不押韵了,平仄也不对了,这恰好说明 “韵随音走”。其实,今人用普通话读古诗词,实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我们不知道古音怎么念,即便知道怎么念(有人说可按最接近古音的闽粤语音念),恐怕全国操持普通话的大多数人也听不懂。
    其二,旧体诗词,写归写,读归读,可以分开吧?
    对于诗词 “读”与“写”能否分开,不言自明。其实,今天认为“新韵难一统,旧韵不可废”最具说服力的说法,倒是汉语历来“同文不同音”,即同样的字词,在不同地方读音不同,应当允许不同的读音存在,不可强求一致,这是对的,但别漏掉更重要的一句话:“同音必同韵”,在写作交流互动中,通行什么音,就用什么韵,才有“共同语言”。
    那么,当下写给全国通行普通话人群诵读的诗词,甚至作者本人已将普通话作为自己的“思维语言”了,还需要从旧韵书中去寻找合韵的字吗?还要用古韵写出更多普通话读之不合律的旧体诗词吗?
    其三,通行数百年的“平水词林”,难道就没有生命力了?
    基于一种传统,一种习惯,甚至一种难以割舍的“寄情古风”,一些资深的旧体诗词的作者,依然使用“平水词林”,无可厚非。
   总体上赞同中华诗词学会在声韵上提出的现阶段“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主张,但还是以为今人写旧体诗词当以普通话为标准,如同一千年前唐宋诗人按照《平水韵》去押韵,而不完全按照两千多年前《诗经》《楚辞》的用韵规则去押韵,同样是“与时俱进”的做法。过去《平水韵》适应语音的发展,促进了格律诗词的发展,现在,以普通话为基础新的韵部划分,必将同样有利于格律诗词的发展。
    其四,杜牧先生来到今天,是否会写成“远上寒山石径滑”?
   当年,我们把“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读作xié时,语文老师曾耐心地说:“今天我们把‘斜’读作xié,而古人为了押韵是把‘斜’读作xiá的。因为有争议,所以考试是不会出现这样的题目的,请同学们放心。”当时,一脸懵憧。
    后来,懂得多了一些。
    原来古音“斜”读xiá,与家、花同属“六麻”,押韵; 
    而今音“斜”:读斜xié,属“三皆”(ie üe),而“家、花” 属“一 麻 ”(a、ia、ua),不押韵。
    亦即,此诗用古音读押韵,用今音读有的地方不押韵。
    “滑”huá 亦属新韵“一麻”,倘若杜牧先生穿越到今天,且赞同用“新韵”,写成“远上寒山石径滑”,未尝不可。
   对了,如用我的家乡福建方言来读此诗,“斜”就是读xiá,整首诗读下来比用普通话读更为合辙押韵,说明福建方言确是“古汉语的活化石”,但这种“化石”语言走出闽地,又有几人能听懂?我的同事到闽时曾惊叹:“你们说的话,我怎么一句都听不懂!”
    还是那句话:当下还要用古韵写出更多普通话读之不合律的旧体诗词吗?
   其五,现代全国语音千差万别,南腔北调,离“语音统一”早吧?
    确实"现代中国语音千差万别南腔北调",但全国通行普通话,在各地用普通话即可找到“共同语言”,更是事实。我的家乡福建省内的口音就已“千差万别”,说是“几块大石头,其中夹着无数块小石头”,因此福建人虽然普通话讲得不标准,但推广得比较好,因为不讲普通话就无法交流沟通。
   按说闽方言是最靠近“古音”的一种方言,当地有些中文教师用福州话、闽南话读唐诗(至少他们有“可读的音”),比用普通话读更押韵,但若用用闽方言来写旧体诗词,甚至连城都出不了。
    其六,古诗词适用与古音相通的方言吟诵,能用普通话来吟诵吗?
    吟诵主要用于学习和自娱,但还是要给他人听,给他人学,还得美听美观,还要有大多数人认可的标准,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当代感。
    如今,以中华吟诵学会的一批专家为代表,倡导古诗词的普通话吟诵,在全国各地推广普通话吟诵,受到了学校和社会认可与欢迎,从实践方面得到了佐证。
   在全国大多数方言区,现在的年轻一代,普通话的普及率非常高,甚至很多儿童只会说普通话,已经不会说方言了,不用普通话吟诵,吟诵也将面临失传的危险。这在我的家乡福建,被称为“古汉语活化石”的方言区,表现的尤为明显。因此,普通话吟诵,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须的。
   吟诵是为了更好的传达诗文的涵义、韵律与精髓,普通话吟诵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普通话吟诵还是要遵守传统吟诵的基本规则,传统吟诵和普通话吟诵的关系,有点像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
   普通话 -- 用新韵 -- 普通话吟诵,一脉相承,打通了语言的逻辑链条。
   其七,如今主要有哪些人在用古韵写旧体诗词 ?
   一是,“古汉语活化石”方言区的部分作者。
   我认识的几位广东籍作者,其思维与交流语言就是粤语,他们觉得粤语是“古汉语活化石”,用“平水词林”写旧体诗词顺理成章,平仄押韵浑然天成。问他:“如果你的作品走出广东,走进全国通行普通话的人群中,又该如何呢?”回道:“是啊,这个问题真是没有认真想过。”
    二是,大多数通行普通话地区的部分作者。
   他们平日大多用普通话思考与交流,但在写旧体诗词时习惯在“平水词林”中查找合辙同韵字。问他:“你的韵脚与全诗是用普通话念吗?”回道“是的,但有的韵脚用古音念,比如某些入声字。”
   近日细品《离骚》,重读了王力的《诗经韵读 楚辞韵读》一书。王力先生倾注心血考证了《诗经》《楚辞》中入韵字的古音是怎么读的,让大家明白《诗经》《楚辞》的韵是和谐的。他接着强调:“当然我们并不要求大家用古音读《诗经》(《楚辞》),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如果要按古音读,那就应该全书的字都按古音,不能只把韵脚读成古音,其他多数的字仍读今音。如果全书的字都读古音,那就太难了。所以仍旧可以用今音去读,不过要心知其意,不要误认为无韵就好了。”
    王力先生“规范”的阐述,印证了我之前“通俗”的说法:说用古音写旧体诗词,那么作者会读古音吗?读者听得懂古音吗?如果只是将诗中的“入声”字读古音(且不论你读的“入声”是否真是古音),其余全读普通话,那又如何彻底贯彻你的“用古韵写旧体诗词”呢?
    问题清楚了:古诗词尚且只能用今音读,今人写旧体诗词又如何用古韵,读者又如何懂古音?

    (注:1.古诗词:指的是古人写的诗词; 2.旧体诗词(也有称之为“古体诗词”):从诗经开始到近代以前的诗词格式,区别于近代徐志摩戴望舒等人写的“新诗”格式;)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8) 查看   收藏(3)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