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若君 男  48岁
  • 注册日期:2015-10-16
  • 最近登录:2023-07-01
  • 粉丝人数:124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读析君子乎《夏初归省途中》

若君 发布于2017-05-17 17:34   点击:2447   评论:6  
夏初归省途中 [七绝]   文/君子乎    
家山恰放一春过,水满梯田待插禾。
无用红芳相点缀,两三白鹭不须多。
昨日读过这首七绝,其情其境此时还萦绕在心不能忘怀。那么这首诗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令我如此痴恋呢?诗中的魅力又是如何形成的呢?读过这首诗我会受到怎样的裨益呢?惟鉴而学方能释之。
【家山恰放一春过】出语平而不凡。就题而言,交代时序不过就是春去夏来,这么平常的一个时序,到了君子心中怎么会出现“恰放”这个“惊人”的措辞呢?情之所至啊!诗人离乡日久,难得归省,当身心一旦进入家乡的那一刻时其情慨然啊。扪襟放目,中心泱泱,山的春,家的春,母的春,虽已去了,而茂木(禾)之夏即将实睛,其情惜哉,其情欣哉,这颗即惜怜且欣然的心,又能如何表述呢?放不下的乡情哦。“放不下也得放”,这话粗俗却也要得,因为诗文需要的是清流般的沈涵而非不化的愚痴。放,非拿起无以言放下,也就是说无春不能以至夏,在春夏交替的这个“情结”上,惟一个放字,既能关联的上,又能解的开。读到此,不由不赞美诗人的才华啊!诗人生于土地上,其学识又“化入”了土地,这才是拥有了正真的文化,文化“入土”,其“材”大出焉。诗文需要涵养,人怀切当敦厚,这两者的高度结合才能成就一个真正的大诗人,而能促使两者结合的一个重要媒介就是“诗人履历下的土地”。就此绝而言,开篇诗人的情怀是繁复庞杂,既忧且喜的,而形成诗文后的韵调却是平静的,平静的像是一方没有风浪的湖泽,却让临阅者分明感受到它的深涵,那深涵的美分明又在我的心中激起层层的涟漪。故而,我言此语平而不凡。
【水满梯田待插禾】诗人未目睹到家山的春天美,却真切地看到充满丰收希望的水满梯田,与“放”字所关联的怜惜与欣然的情结恰相适宜,意脉顺承是活生生的。就诗艺而言,意不落于实境不足以令人信,这个水满梯田就是实境。但诗人是有艺术的,深悉“余味”之道的。试看,如言“正插禾”则没了“待”字所蕴含的那分希望之情,就成了“死境”没了余味。故而实境当是活生生的,这是我从君子这里悟到的。
【无用红芳相点缀,两三白鹭不须多】上两句家山与梯田已经形成一个鲜明的场境,且有着时序,诗人的身影亦映在其中。那么在这个场景中,无论怎样的转结,物景也好,意象也好,只要不与之相悖逆都是合乎情理的。我读人诗词,绝不以主观的思想认知去先入为主,而是心入其诗之境,站在诗人的立场上去品读去感受,只有如此方不失鉴赏之中正之心。而鉴别的依据,我从来不问其出处,我所遵崇的是,是否合乎天地之间万物栖息劳动的本真。因为堪谓出处的经典,无不是在灵类栖息劳动的过程中提炼而成的。
由于“放”字的作用,转句红芳的出现是及时恰切的,这个虚笔使得读心不由自主地又回放一番繁花似锦的家乡之春,而再生惜叹之情。而眼前白鹭的出现,同样又是令惜叹的心着实欣喜着。那么能磨砺出此番意味的两个词起着绝对的作用,“无用”、“不须”。无用红芳,其实正用此红芳二字,红芳是失去了的,没有失去了的,有怎能欣喜既得的呢,如果没有失去很多,那么两三之数又怎能令人满足呢!诗人有着浓厚的生活底蕴,深深地感化了这些生活情,以高超的诗艺使之形成文字,这便有了这首七绝。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7) 查看   收藏(2)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