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炎凉居 男  0岁
  • 注册日期:2013-06-28
  • 最近登录:2021-03-11
  • 粉丝人数:322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转载】如何出对句

炎凉居 发布于2017-05-12 11:48   点击:4276   评论:11  
对联讲座---如何出对句
第一节 对句的技巧
分享一篇文章:

如何出对句

格式化 悲傷

(转)对联讲座---如何出对句
      第一节     对句的技巧
初学者在对联创作上往往都是从“对句”开始的。学习如何对句之前,先学一下对句的概念。
  所谓对句,即与出句相反,是应对别人所出的半联。对句的原始概念应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如:张之洞,陶然亭。对句的一般概念是指按对联格律根据他人的出句而对的另外一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对句的原始概念,在这里我们不讲。我们学习对句的一般概念。
  注意,对句的一般概念重要的词语是“按对联格律”。通过前三讲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联格律的“六要素”,它们是:字句对等,词性一致,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相对,语意相关。这是对句一般概念必需遵守的东西。
  一、对句步骤
  按照对句的一般概念,我们来尝试总结对句的步骤(七班时,铁判官老师曾经写了一个讲义《临屏快速出句及应对的技巧》,总结的非常好,我们先把它借鉴过来)。
  对句要因对而对。这是每一个初学者必经之路。建议每一个初学的朋友,一个句子在手里,首先学会断句(断句可以参考 余德泉老师的马蹄韵,和王力的意节说),而后再进行对词,接着再去校正平仄,炼字,最后在锤炼意境。下面我们就一个出句,系统的学习一下:
  出句:夜雨随春到
  第一,断句(“节奏对拍”要素,即判断出句的节奏点):夜雨\随春\到。
  第二,对词(“字句对等、词性一致、结构对应”要素,即为每段的词找个相应的词来对):“夜雨”对“天风”,“随”对“伴”,“春”对“夏”,“到”对“来”。得到这么一个对句:
  天风伴夏来
  对完词后,大致看一下,“天风”好像不知所指,我们炼一下字词,将其改为“山风”试一下:“山风伴夏来”,这句比原来那句似乎好了一些。
  第三,查律(“平仄相对”要素,即检查一下平仄):从平仄的角度上来看,“平平仄仄平”没有问题。
  第四,炼意(“语意相关”要素,即检查对句内容是否与出句联结紧密):从整联来看,一春一夏,隔了。那么我们试着将这两个景物拉近一些,将“夏”改成“晚”字,将“伴”改成“向”字,最后我们得到了一个意境统一的对句:
  夜雨随春到
  山风向晚来
  通过以上例句,我们基本找出的对句的基本步骤。需要声明的是,这个“步骤”不是什么金科玉律,因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可能会有其它更直接、巧妙的方法或步骤,这里我们就不一一例举了。
  二、如何做到语意相关
  通过上文的例子,我们发现,六要素中,“字句对等、词性一致、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相对”这五个要素相对容易掌握,“语意相关”这一要素是最难把握的。那么,如何做到“语意相关”呢?我认为,我们需要在以下三个环节下功夫。
  1、关联。
  经过一段时间的对句练习后,为了提高对句的质量,我们应学会养成首先找“关联点”的习惯。
  什么是对联的“关联点”?如何找对联的“关联点”呢?
  除了无情对、诗钟等特殊情况外,对联是有“关联点”的。“关联点”就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关联点”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同一个事物、同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氛围、一种气质。“关联点”就如同一把折扇的扇轴,只有围绕它拨动,才能打开一个完整的扇面,否则,要么打不开这把扇子,要么打开的扇子就会破损。对句应在“关联点”下进行延展、深化、升华。
  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
  一是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先看清代车万育《声律启蒙》中一联的出句:
两岸晓烟杨柳绿。
  仔细读读,你会发现此句中“绿”字的特殊性。此字不仅透露出最多的信息,还决定了此句的基调。换句话说,此字不仅是一种颜色的展示,更主要是向你暗示了春的环境。此时再看对句:
一园春雨杏花红。
  下联直接用“春雨”呼应,同时用“杏花”应景(正合了“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红”字收尾。此时一幅烟雨迷蒙、花红柳绿的春天景象在大家面前完整展开。
  也就是说,上联的“绿”字,决定了上下联的关系,决定了整联的内容,决定了整联的意境。
  二是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先看这个对联: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此联是充分抓住了炭了特点,也正是用炭的特点做“关联点”。上联正说炭一直黑时尚有形(骨),下面转入反面说,当它十分火红的时就变成灰烬了,通过此联,阐明了一个道理:人有顺境、逆境,当以“炭”自警。
  三是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主要修辞为“关联点”。见下联: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此联出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种拟人的手法自然成为特殊“关联点”。那么对句,自然要围绕这个“关联点”,修辞对应,风格一致,这样才能造成上下联的和谐一致,否则很可能出现头重脚轻、一张一含等不“稳”现象的出现。
  四是合理转假法。即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看这个出句:客为坎上寓公,到此好吟千树雪。读到此句,我们可能以为“雪”是关联点,下联应该写冰天雪地的冬天景象。可它的对句却是:我是江南驿使,折来聊寄一枝春。此联“关联点”就采用了延展的方式用“梅”实现了合理转假:先从雪转到梅,再从梅转向春天,梅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尤如峰回路转,让你感到此联深远的意境。
  当然,通过学习,你会总结出更多找“关联点”的方法。那么,找“关联点”要注意哪几个问题呢:
  一要注意“关联点”的首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应改变刚开始对句时“断句、对词、查律、炼意”的四步骤习惯,改为“关联、断句、对词、查律、炼意”五步骤。即对句时首先考虑找“关联点”,找到“关联点”后,再“断句、对词、查律、炼意”,这样才能保证既“对”又“联”。
二是要注意“关联点”的稳定性。一条出句可能有多个“关联点”,但他们是有主次之分的,我们要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寻找最佳“关联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出句找到最佳对句。找到“关联点”后,要注意它的稳定,也就是在调整平仄或提炼意境的过程中,必然要对字词进行修改,但这种修改应以不影响对联的“关联点”为前提,否则,就会造成因词害义或因韵害义的现象出现。
  三是要注意“关联点”的有效性。找到“关联点”,一定要注意上下联联意的合理,否则,即使找到“关联点”,也不能对出好作品。比如说正对,在找到“关联点”后,一定要注意这一事物的不同角度,从不同的侧面相互补充,形成整体。否则,就会犯合掌的毛病。而反对虽是一正一反,但一定要在关联点下注意要互相映衬,否则还是会出现“对”而不“联”的问题。串对则要在找到“关联点”的基础上注意顺连,使之形成因果或控制关系,否则又会出现只“对”不“串”的问题。
  2、控制。
  “控制”两字,实际上说明了出句与对句的基础关系,即对句是要受到出句控制的,如果不理会出句的“控制”,对句肯定要犯“隔”的毛病。
  我们借一个写景的出句,试着分析一下出句是如何“控制”对句的:
  出句:静水飞花惊月影
  第一,出句都写了哪些东西?看完例句,我们把“水、花、月影”罗列出来。
  第二,能判断出季节、时间和天气吗?出句有“水”有“花”,冬天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你最好不要在对句中出现“冰”、“雪”、“梅”等表现冬天的字词。出句有“月”,时间应是夜晚,所以你最好也应在夜晚的环境下找寻事物应对。同时还是因为有“月”,我们可判断出应是睛天,所以我们尽可能不要让“雨”、“雾”等看不见月亮的字词在对句中出现。
  第三,能分辨出出句的“色调”吗?其实,一个句子,就像一种颜色,它也是有色调的,它是“暖色调”、“冷色调”还是“中性色调”?只要我们细心,就能分辨出它的“色调”来。就这个例句而言,出句活泼灵动,我们可以把它归入“暖色调”。同理,“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清著名文学家金圣叹因哭庙案被杀,临刑前同其子女告别而作的一副联)”这个联便是“冷色调”。色调定了,那我们就要尽可能在这个色调下来应对,最好不要出现“暖调”“冷调”相互乱对的情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整联在情感上和谐一致。
  从以上例句来看,“控制”一说,有些像破案推理,即通过事物的因果关系来推理未知的东西。同一个犯罪现场,有的警探看不出所以然,有的警探却能根据现场的很多细节将犯罪情景推理的八九不离十。“控制”的掌握与出句的分析,没有捷径可言,这需要大家平时一定要“细看多想多对”。
3、超越。
  如果出句是上联,按上文所讲的“控制”,是不是说下联的对句就应在出句的控制下亦步亦趋呢?不是的,一个好的对句(以下均指下联),应该使努力使对句在出句“控制”的基础上实现“超越”,使对句适当重于、深化于、精彩于上句,这样,这个对句才更有质量,整联才有更好的意境。
  如这么一个出句:
  琴伴庭前月
  两个人各对了一句,分别是:
  对句一:箫吹岭上云
  对句二:衣无世外尘
  两句均符合对联格律“六要素”,但我们再细细品一下,就会发现“对句一”完全受“控制”于出句了。如:见到出句的“琴”,他就只想到在乐器的范围内挑其它乐器,见到“庭前”,就只想到找另外一个具体的景物,见到“月”就只想到在天文景物中找个其他的,结果对的句子只能说中规中矩。
  再看“对句二”,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他在用字用词上,摆脱了义类工对的束缚,在词性一致的情况下适当放宽,结果便出现了对句二这种上联写景,下联写理的对联,通过下联的写理,将“无尘”“潇散”等传统哲学意味的清逸之气贯通,使得整联有了更高的意境。
  我曾经打过一个比喻:一个好的对联,就像一个美女,不仅要天生丽质,还要有学识修养,一个没有学识修养的美女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花瓶而已。所以说,容貌之美与内在之美相比,内在之美更重要,同理,辞藻之美与意境之美相比,意境之美才是我们追求的。所以,我们在对句时,一定不要随随便便对完就算了,也学学古人的“推敲”,同一个意思,尝试着多换几个字或几个词,或面对同一个事物,多换几个角度写,看能不能实现化腐朽为神奇的“超越”?
  虽是如此,“超越”也需要注意以下两个环节:
  一是“宽”而不乱。用字用词虽然可以宽,但关键的词语词性、词语结构、词语节奏要尽可能保持一致,而绝不能“超越”的没了规矩。
  二是适可为止。下联的“超越”要把握尺度,要注意“适当”重于、深化于、精彩于上句。而绝不能“飞的更高”,否则很容易造成“上轻下重”过犹不及问题的出现。
第二节:出句的技巧
  如果说对句是在出句有所提示的前提下前进行的一种应对式的创作,那么出句就是一种没有直接提示的创作。出句有些象小学生的造句,他要求根据你所看的或者所到的东西,加上自己的体味与感受,按对联格律的要求把这个句句子表达出来。
  一、出句是怎样炼成的
  “出句是怎样炼成的”呢?我认为“来源”最重要。出句的“来源”又有哪些呢?结合自己的出句,我粗浅地谈以下三个方面:
  (一)景物
  我们常说,文学来自于生活。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给我们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取之不竭的“原材料”。对这些“原材料”,因加工的方式不同,会产生小说、散文、诗词对联等不同的作品。但相对于其他文学作品而言,则要求诗词对联的“加工”要更精细、更深刻,因为,它需要做到用尽可能少的字词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面对千姿百态、形形色色的景物,我们应如何去“加工”呢。
  1、无我之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境界)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为了配合这个材料,我们不妨把“境界”改为“写景”,先来谈谈写景的“无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按王国维的解释是:“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说白了,就是写景时不要让景物带着人的情感。
  但写景也分两种,套着王国维话说,就是:“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所谓“写境”,就是把真实客观的东西写出来。比如我们去游玩,看了江河湖海,看了花草树木,看了山石楼台,我们把它原本的描述出来,这就是“写境”。“写境”一定要注意你观察事物的几个“点”,然后进行发挥。
    先举个“写景”的例子:有一次我出外游览,看到一栋高楼立于山上,白云在楼边环绕。这时在我心中就有了这么两个点:“高楼”、“白云”。但怎么把这两个点写到一起去呢,我就开始思索。首先,我马上想到的是李白《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句子,接着,又想起《明觉禅师语录》中“云挂角后如何”的句子,两个句子经我一拼接后,便有了“白云挂角危楼立”的句子。
  所谓“造境”,就是在真实景物我基础上,进行想象的发挥,造出一个本不存在但又让人感到相对真实的景象来。
  再举个“造境”的例子:一日饭后散步,见楼前花坛中红色的美人蕉盛开,一只蝴蝶落在一朵花上。于是“美人蕉”“蝴蝶”两点进入心中。但如果只简单地写蝴蝶落在花上,似乎过于平淡了。想着这两个东西,我继续散步,这时突然看见另外一栋楼上有一家把窗户装修的十分像古代的“画屏”,我灵感突至,我能不能把美人蕉挪进“画屏”中去呢?于是,一番“乾坤挪移”后,便有了“屏上红蕉栖小蝶”的句子,意为画屏上的美人蕉十分逼真,把蝴蝶也骗了,从而停在了画屏上。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写境”还是“造境”,不能简单的描述,一定也要“用心”去写,不能写得毫无生气。取的物象之间要有合理性。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浩然)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其实我们细看他这两句,几乎没有什么修饰,无非是写微云淡淡的飘浮在银河边,稀疏的几滴雨掉在梧桐叶子上。但他的这两句诗之所以能够技压群豪,就是因为他以“写境”之笔,雅致地表现出了他自己人生境界,正合了王国维所说“然二者(“写境”、“造境”)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2、有我之境
  什么是“有我之境”,王国维也给了解释:“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句话说白了,就是让所写的景象有了人的情感。
  王国维说:“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的确如此,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等均是此类句。在我的出句中,这样的句子也很多。
  记得有一次去张家界游览,在金鞭溪边,听到溪水潺潺,景色十分雅静,我于是想到“溪声”和“幽静”两个词。因是循着金鞭溪走,于是我便赋予溪水于生命,把它当做“导游”,让它带我游览,于是就有了“溪声引我寻幽境”的句子。
  再有一次北京香山看红叶,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我也不由的有了创作的念头。心里琢磨着“秋天”、“红叶”这两个词,想到了女孩因羞而脸红,于是拼出了这么一句“秋波一转羞红叶”,这样一来,秋天、红叶是不是也可爱起来了呢?
  (二)诗词
  在应对版做版主时,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出三至五个句子。刚开始时就是问景物要句子。可是,写着写着问题来了:一是我不可能天天在外浏览,处处找到灵感;二是在我日常生活的几点几线上,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那几个景物写的多了,自然就“难产”了。怎么办?
  没关系,“联瘦诗书补”嘛,向诗书要句子呀!
  有的联友可能会说,写句子应该真情实景呀,没亲眼见的,不能乱写。这句话原则上我是同意的,我们写东西应尽可能从真实中来。但说实话,我们每个人的的活动范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地方、什么东西我们都能亲自看到。我们虽然不能亲见,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类媒体间接去“见”呀!也就是说,没见过大海、沙漠,但只要我们电视上、电影上看到,心里有所感触,并不妨碍我们写大海和沙漠的句子。同理,诗词看多了,把诗词中写的景象,合理转化成自己的“所看”的,写出来,并不算剽窃。
  随便举个例子。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我们都很熟悉: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我们不妨就借“江清月近人”这一句,结合诗的意思,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
  既然离月亮近,就造一个:满面风尘明月中。
  适当演绎一下,还可变成:
  心如止水且随月
  且纵诗心随月远
  乡愁驾月逐波去
  明月逐人云让路
  一诗留月数千载
  感觉不够吗,那么结合原有江、月、人等这些东西,我们不防添加些舟呀、酒呀、曲呀什么的,于是还能造出一大堆的句子:
  一曲乡愁明月里
  醉漾轻舟邀月饮
  醉卧小舟明月里
  新月娟娟霜入酒
  且掬江风清泪眼
  小舟映月清如洗
  轻舟伴月听流水……
  怎么样,是不是很多?这就叫:人有多大胆,“句”有大产!只要结合诗意,别跑了题,想象合理,那句子你想怎么编你就怎么编!
  (三)思想
  人是有思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生活的磨练,我们对看到、听到、学到的东西,都会有感悟。那么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写一些性情联。
  比如,我(作者:我心飞扬)时常与朋友品茶聊天,围绕这个,我写了不少句子:
  风云几句茶香里
  一壶尽煮浮名去
  晓烹夜雨尝秋意
  挑灯对友多清话
  烦愁一煮茶香起
  浅壶煮雨斟冬夏
  清香妙语如茶沏
  一杯绿水清心府……
  聊得高兴,往往常有感受,于是把感受再化成句子。
  先写几个世理的:
  糊涂一悟聪明始
  成俭败奢千古事
  云成万象终虚化
  身有高低心自稳
  世人多被浮名累……
  再写几个修身的:
  万般轻看心方远
  漫卷烟云长放眼
  心田且守种蔬稻
  我与春风拼散淡
  且典浮名沽浊酒……
  当然,出句的来源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自行总结。
  二、写出句的几点体会
1、多读诗词,以培养“文气”;多读经典古文,以提升、开阔眼界,培养立意能力。
学会了对联六要素、格律等方面的知识,只是让你知道了对联的形式,雄厚的古典文学积累,才是决定一个人对联水平高低的关键。
3、要敢写常练。
4、善于发挥想象。
4、善于总结。
  三、学写出句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1、自然合理。出句的取象或着抒情一定要注意是指符合常规情理、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现象或事物。联句要自然,句意要完整。
  2、言之有物。不能空洞,用华丽的词语堆藻,出句要使对句者能够理解句意。
  3、联句流畅。用词不能太生涩,更不要自造词,要学会反复练字词。很多同学喜欢出分句,那么在多分句中,分句间要一定要存在逻辑性,前分句为后分句的铺垫。
  4、贵在出新。能言自己心声,切合自身实际,那么都能有打动人的东西,能翻出新意。因为我们每个人经历与眼光都是独有的。
  5、富有余味。即所谓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钱钟书先生说的一段话“画之写景物,不尚工细,诗之道情事,不贵详尽,皆须留有余地,耐人玩味。俾由其所写之景物而冥观未写之景物,据其所道之情事而默识未道之情事”,意在笔墨之外。
  6、杜绝抄袭。前人已经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对联作品,所以要出新句比较难的。学员们千万不要把前人的句改几个字就发出来,这可是联品与人品的问题了哦。

文章中的图片可能由于防盗链或不存在的关系无法正常显示
以上是您的好友通过QQ邮箱阅读空间分享给您的。

这篇文章来自:

格式化 悲傷已有3人订阅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26) 查看   收藏(25)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