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阿文名燚 男  19岁
  • 注册日期:2015-02-26
  • 最近登录:2024-03-29
  • 粉丝人数:8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诗歌与市场(之一)

阿文名燚 发布于2017-04-09 21:22   点击:3130   评论:9  
早期在其他网站刊发的谬论作品

诗歌近些年除了在网络上盛行几乎没有市场,而在网上去真正欣赏诗歌艺术的人也是寥寥无几,曾经的热度早已被开放的社会所遗忘。

早些年许许多多的人就开始疯狂地追求经济事业,包括少男少女的思想都被这个经济社会所感染,人们忘记了文字,一些奢侈品替代了他(她)们的另一个梦想。

年有春夏秋冬!还好,经过数载风霜之后,一些人忙累了,就像每天吃肉一样吃腻了,也该尝尝青菜的味道。于是,诗歌就在近几年网络上延续,一些憋了多年的个人爱好者都踊跃加入。于是,诗歌也热闹了起来,可惜的是没有市场,大都是自赏者居多!

就现在而言,一年之内能出十几到几十个影视、歌唱、小品等明星,但十年也出不了一个有名气的诗人。

自八十年代后出了一个现代诗人汪国真以来,这二十年来再也没有人能超过诗人汪国真的热度。时代变了,市场也变了,人们的口味也变了。当年诗人汪国真直白易懂的诗歌,能直接穿入心田,打动人心,振奋精神,一时间被追捧得沸沸扬扬。凭心而论,当时大多数写诗的人都不看好这些简易的白话诗歌。

后来,汪国真的诗歌创作水平提高了,也变得深奥了,却随之欣赏的人也少了!

社会的发展是很现实的,大多数年轻人厌倦了那些平平仄仄的范围中,他们捉摸不透,肆意猜测,不愿花时间去理解,就随手仍到一边时会说上一句:“这玩意儿看着就累!”

喜欢歌的人和喜欢诗的人比例失调了,他(她)们说歌能顺口记下,歌词也是直呼心语,就像打喷嚏一样来得痛快。像一些短信中提到的:“别装了,你也不是口袋!别撑了,你也不是雨伞!”像爱情类有:“我爱你,不是永远,而是一辈子!”等,这些不是歌也像诗的语句,却能得到许许多多的他(她)们青梅。

现在年轻的人是这样评价诗的:“转弯八角,想说又不直接,让人瞧着就累!”许多诗评者喜于将长诗设为精华,他(她)们习惯于用专业的眼光去审美,而忽略了短诗其实更精华。都是好诗,如果要发展市场,精短的一定畅销。

现代人喜欢的还是:“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既然今日不能成为一轮皓月,做一颗星星也会闪闪发光。”

纵观中华诗歌文化,能人人皆知的还是简单易懂的诗句。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等,这些诗歌韵律不一,但穿透力强,易记,一看便能理解其意,因此被例为教科书之一。

一首“韵鹅”没有人想到会成为精品,可就是这么几句形象的描写,到现在,只要能开口讲话就有人教他念“韵鹅”,而且会终身难忘。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三国时期曹植的七步诗能流传至今,一是生动现实,二是当时诗人是在伤感的情怀中七步而出。诗歌明朗,一语道破,若不是有兄弟相残的背景,也许不会经久流传。但,这就是好诗。

这几年的网络诗歌里,真正欣赏诗的人不多,年轻人喜欢打油诗,对于平仄押韵的诗除了在教室里敷衍一下以外,他(她)们几乎忘记。倒是几句顺口溜和满脑子的虚幻让他(她)们留下深深的记忆。

现代的网络诗歌没有规定,大家爱怎么些就怎么写,也有人曾尝试打破常规,在品酌古诗的同时,另外开发出一种现代古诗,如果在现代古诗里抹去平平仄仄的阻力,只要能直接表达主题,其意不衰,意境高尚,这何尝不是一种改革?

一首“大风歌”,只要短短地几句,虽出自千年之前,如拿到现在也是一首易懂且感触强烈的诗歌,所以后人都不会忘记。

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诗词可堪为精品之作,估计再过几千年他还是精品中的精品。

“三字经”大家都不会陌生,它有点接近诗歌之类的作品。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记住:“人之初,性本善……”等前几句,后面的只有在考试时或许会有人记起。原因是太长,没有人会刻意地记下这些长篇大论,但“三字经”确确实实是精品。

谁都知道贾平凹是一位不错的小说家,了解他的人就会知道贾平凹开始也是写诗的,为什么有人喜欢他的小说,却不去欣赏他的诗歌?是他的诗歌写的没有水平吗?这里,我没有权力去评价,还是留给爱好者们去议论鉴赏!

现在很多人不喜欢诗歌,喜欢诗歌的人又局限于诗歌的规律,而市场是要人气的,市场也永远是属于青年人的。为什么诗歌就不能改良一下,成为一种流行诗歌?

邓小平提倡:“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只要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在这个追捧消费的年代里,男女都平等了,诗歌也应有所改进,灵活运用现代诗歌、我认为是任何一个年代都会面临的一道美餐!

总之:歌很容易牢记,能瞬间打动于你。诗除了在特殊的情况下,也不必描写得过长。

其实,诗和歌是不分家的。能得到社会的共鸣就是好诗,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也是好诗。我希望诗能像歌一样走进城镇,走进校园,走进平民百姓之家,只有这样,诗歌才能发扬光大,才能占领市场,才能永垂不朽!

 

注:本人在发表以上的言论实属个人愚见,不是针对某一个诗人和编辑,只是想诗歌如果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改革一下也许是一种潮流的需要。

 

                   原稿于2008年, 发稿于2010年冬月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25) 查看   收藏(4)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