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 注册日期:2016-09-07
  • 最近登录:2024-04-17
  • 粉丝人数:2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写词,要固守词谱吗?

春风拂面 发布于2016-11-24 16:10   点击:2567   评论:19  

写词,要固守词谱吗?

                            

近来,本人对宋词特感兴趣。兴趣在于词适用长短句,节奏显明,富有语势,荡气回肠。抒情,淋漓尽致;胸意,舒畅勃发。可谓是最佳的品味吟诵材料。从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源远与深邃,精典而瑰丽。

一.时代演变,演唱已衰,固守词谱,不利传承

词,中古时代是读与唱的材料,词牌即曲牌,是乐曲的名称,词既为唱词。因古代谱曲者甚少,一首好曲,多次填词而唱之。可流传至今,大量的词牌曲谱消失,可格律尚存。又因格律也有多个版本,宋词的演唱也很难听到,加之现代人乐曲的丰富发展,原宋词的演唱也许已不合现代人的胃口。故而,现代人写词不以唱为主,是以品味与吟诵为主了。

说到吟诵,中古代的读音与当代的读音有较多差异。语言的发展与统一,随着地域关系而不平衡,有的地方古音既方言,还在使用,有的则不然。故而,语言学家们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随首时代变迁,我国以普通话为标准的语言,作了统一。地方语言作了陪衬。可我们写词却要遵守中古音,既词林正韵。按词林正韵的读音去押韵,去平仄,可谓是给写词人套上了紧箍咒,远比古人写词还难。古人写词,语音符合现时,不用考虑。现代人写词,不但要符合格律,还得学懂中古音。有些中古音现代早已拚弃。这对词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不利。

词,既要传承,又要发展。千万不要以原复原的传承来压制了发展,没人去写、去读了,反之又影响了传承。词也必须与时俱进。要与时俱进,就必须打破语音关,要用中华新韵(普通话)。

二.好词难读,曲高和寡,失去读者,失去传承

我最近读了一首2012年文化部,中国文联,湖南省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的词《鹧鸪天·夜读女孩》:

灯火长衢近岁时,

红衣旧帽坐街墀。

圆珠笔正沙沙写,

爆米花香薄薄吹。

 

呵手冻,借光微,

小城雨雪莫相催。

容她写到春风起,

梦想飞如彩蝶儿。

荣获一等奖的词仅两首,此词其一,可谓是质量上乘。所谓的质量是意境佳,形象清晰,完全附合《鹧鸪天》的中古音词律。可这首词若用中古音的语音去读才会流畅,或许有点古音美。若用现代的普通话(即国韵)去读,无论如何读不流畅,拗口。若用我地的方言去读,也不纯流畅。我是现代人,是解放后出生的,从小接受普通话教育,我不知读了多少遍,就是读不顺口。一首好词,读不顺口。它有推广力吗?它能有多少读者呢?它能传播和传承吗?现代人中有几个能懂得中古音,估计十万人中也屈指数不出几人。那么这首词着重在那几个字上呢?

这首词的主韵脚是“灯火长衢近岁时”的“时”字。普通话读音“shí”。可第三个韵脚 “爆米花香薄薄吹”的“吹”字,普通话读“chuī”,可中古音与“时”同韵,读“尺”。还有词的最后一句“梦想飞如彩蝶儿”的“儿”字,普通话读“er”,则中古音差异更大,已很少人去读“汝”。

我认为,要传承我国璀灿文化,也必须与时俱进,有些古音已不存在,硬要去套中古音。去套中古音律乐曲,失去了读者,怎么去传承呢?传承还得必须改革,在改革中求传承,在改革传承中求发展,这才是词的宽阔大道。你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国粹京剧,不也是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既使是流派也不是照搬照套,徒弟超越了师傅。越剧界也是如此,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的团长方亚芳,是嫡传袁雪芬的袁派弟子,但她在袁派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元素,发展了袁派,唱得更好听了。越剧近一百十几年时间,已在不断更新了。我们的词律为什么不也去变一变呢?符合时代,阔步前进。

三.打破词律,泽东为例,改革中传承,传承中发展

回头看看我们领袖毛泽东主席,他老人家已迈开了传承与发展的步伐。老人家一生留下诗词数量不算多,仅八十九首,其中三十首为著名诗词,前前后后进入过中小学教材。这三十首中诗只九首,词有二十一首。二十一首词有十六个词牌。正像他自己在六五年给陈毅同志的信中所说的那样:“我偶尔写过几首诗,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如同你会写自由诗一样,我则对于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老人家虽谦虚地说自己“稍懂一点”,他的词又是如何呢?二十一首词全合词谱词律(指押韵,平仄)的仅四首:《采桑子·重阳》、《忆秦娥·娄山关》、《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浪淘沙·北戴河》。可有十七首或多或少有些不合词律,最少的《沁园春·雪》,一个平仄问题。最多的是《西江月·井冈山》与《水调歌头·游泳》,现看一下《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这首词,我在读书时读过,我非常喜欢,因词节奏明快,豪气冲天,形象显明,充分表达了红军的大无畏精神。是朗诵的好材料。可在词律上违规很多。按《西江月》词谱规定,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两平韵指每阕中二三句为平韵,四句为仄韵。可本词中上阕韵脚为“闻、重、动”,“闻”是词韵第六部,“重、动”是词韵第一部,产生不押韵,同时“闻、重”应平而仄,又不合辙。下阕的韵脚为“城、隆、遁”、“城”为词韵十一部,“隆”为词韵第一部,“遁”为词韵第六部,又不押韵。那么多违规,为什么读起来又荡气回肠,又如此豪气呢?这主要是除了平仄外的语言情感所致。(语言节奏不仅只有平仄所独有)。

再看毛泽东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今世界殊。

此词在押韵上“馀”不在词韵表中,属于不押韵。在平仄上有七个不合,“里”极,上,界应平而仄了,“江,如,惊”应仄而平了。可朗读起来也同样具有抑扬顿挫,情感高低起伏,荡气回肠。毛泽东的豪放不羁,冲破了束缚的格律,引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但纵观毛泽东的所有词篇。我认为还是基本遵守格律,但没有被格律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严厉要求,符合了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毛泽东主席曾说:“旧体诗词源远流长,不仅像我这样的老年人喜欢,而且中年人也喜欢。我冒叫一声,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

四.观念改变,新韵登台,词放光辉,才能发展

我们现在离毛泽东时代又过去七八十年了,时代洪流更大,变化更快,特别在语言上,举国上下用普通话教育也已有几十年历史了,普通话成了国语,时代已把古音,中古音甩得老远老远,若还不再传承中发展,读者会变得少至又少,甚至变得读者既作者自己了。

为此,我呼吁,写词,既要基本遵守词律,不要死死固守词律,可以作适当的破律。特别是读音,可用国韵,赢得更多读者。进而会引来更多的作者。又因为现代写词,形式上已不为乐曲填词演唱,只为适合读者的心里节奏。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13) 查看   收藏(2)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