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论诗 > 详情
南之北 男  0岁
  • 注册日期:2012-04-18
  • 最近登录:2023-11-22
  • 粉丝人数:408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原创】妙处惜未传——我对张九龄《望月有怀》颈联

南之北 发布于2016-09-28 11:19   点击:2576   评论:4  
    前段时间,在中华诗词论坛上看到一位诗友转发的对张九龄《望月有怀》一诗的解析,勾起了我的一段记忆和说说此诗的兴趣。《望月有怀》是一首千古流传的名诗,古往今来不知感动了多少人。其优美的意境、明丽的诗句,让人一唱三叹、为之倾倒。记得初识此诗,是在大学时期,在一本厚厚的、装帧精美的《唐诗鉴赏辞典》中。《辞典》中无数唐诗精华和众多专家学者们鞭辟入里的精彩解读,让我大开眼界、获益匪浅,也让我从此走上了与诗结缘的道路。但唯独对这首《望月有怀》的解读,却让我有了不同意见。意见主要集中对在颈联的理解上。我觉得,不止该诗的解析者未明白此联的意思和妙处,甚至一直以来,99%的读者亦不明白。而此联若不得正解,全诗之妙也亦不得尽传也。下面,试为大家解析之。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一般的解释是:“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但我就觉得奇怪了:这皎洁的月光哪里都可以欣赏,怎样都可以欣赏,为何要灭烛去欣赏呢?古人云:“日既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意思是说“太阳出来了,还点着蜡烛看书,不是浪费吗”?同理,明晃晃的月光普照万里,却要熄灭蜡烛去欣赏,不是有点无意义和矫情吗?再说了,上句刚在这屋里熄灭蜡烛,黑灯瞎火地欣赏月光,怎么下面又突然披衣到户外去感受露水的滋生了呢?而由这无关的两句串起两个无关的(甚至无厘头)动作和场景,是否让人有莫名其妙之感呢?呵呵。所以,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古人写得有问题,还是我们理解错了?

    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首先要搞清楚灭烛为何?“灭烛”和其后的“怜光满”等等是何关系?灭烛为何?灭烛就寝也。前面说了,“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说明此时已经很晚了,夜很深了,所以这里才想灭烛而就寝也。但是既然想去睡了,为何又有后面的动作,后面的句子?这就是全诗最重要的关窍之所在了:作者欲灭烛就寝吧,却怜惜这窗外皎洁的月光,不舍入睡;披衣起看(月),却又感到深夜白露滋生,不胜凉意。思来想去,既然这皎洁的月光无法亲手赠给远方的人儿,还是就寝,在梦中与伊人相会,赠与佳人吧!颈联和尾联一起,生动而传神地写出了作者月下怜月、怀人,辗转难眠、依依不舍、倚徙徘徊的矛盾微妙心态,这也正是全诗的精妙之所在。而其中,颈联最为关键,只有正确理解了颈联,才能彻底打通颈联与颔联、尾联之间的关节,全诗的意脉才会因此通体浑融,一无滞碍。

    以上一己之见,存于心底多年了,借此机会发出来,对与不对,大家见仁见智吧!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8) 查看   收藏(4)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