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点评 > 主题
莫雨涵   0岁
  • 注册日期:2011-01-30
  • 最近登录:2024-04-23
  • 粉丝人数:2166
»个人空间    »留言板

最新帖子

李下蹊《过蔡松坡墓》简评

莫雨涵 发布于2016-08-19 09:24   点击:7267   评论:14   移动
 《过蔡松坡墓》

作者:李下蹊

岳麓山围里,将魂眠未深。矗碑如锐锷,封冢似坚镡。

隐忍教袁忽,呼号挽陆沉。晚来还见月,冷冷照松林。


莫雨涵简评:

这首诗主要写作者过访蔡锷墓,目睹由花岗岩所筑的冷冷碑冢,想起蔡松坡将军护国讨袁、再造共和的史迹,从而抒发自己对其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全诗情真意挚,可见境界,尤其结句,移情于景,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此诗虽属可读之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譬喻呆板。

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我们来看这首诗的第二联“矗碑如锐锷,封冢似坚镡”,作者把墓碑比作锷,坟冢比作镡,从句子的工稳和对仗上看,没有多大问题,但是,这种过实的比喻却给人一种僵硬呆板之感,使得整个句子显得毫无生气。从比喻类型上看,用“如,似”这样的比喻词直接连接喻体和本体,属于典型的明喻。从诗词语言的凝练性和含蓄性看,明喻不如暗喻,暗喻不如借喻。所以,本例中比喻用法属于比喻象征手法的初级阶段。尤其“锐锷”“ 坚镡”这两个词,应该属于作者自造的词,这些冷僻词的使用,不但不会彰显作者的文字功底,反而会降低读者的阅读兴趣。


2
、起承不稳。

起句即言“眠未深”,然而承句却转写墓碑和坟冢,没有交代为什么眠未深?或许,作者可能以景托情,意用“锐锷”和“ 坚镡”,来表达蔡松坡将军欲挽救神州至陆沉而未既之叹,以此承接上句的“眠未深”, 只是这种表达方法有些牵强。


3
用字不炼。

蔡松坡于191611月病逝于日本福冈,19174月,蔡松坡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松坡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既然蔡松坡是葬在岳麓山,那么自然就是在山围里,起句“岳麓山围里”中“山围里”岂不废话?古人云,“写诗宜做金石之声,不可费也”,正如贾岛的“推敲”,一字之别,差之千里,也就是每一个字都要精炼准确,不可替代。


4
、用典不精。

第三联的“袁忽”和“陆沉”俱用典,“陆沉”大家熟知,指的是国土沦陷于敌手。 秋瑾 《感怀》诗:“莽莽神州叹陆沉,救时无计愧偷生。”然而,前面的“袁忽”,却是作者为了对仗自己造的典,意思是蔡松坡为了迷惑袁世凯,整天在八大胡同和小凤仙卿卿我我,伺机逃离京师。律诗可以用典,用典可以使作品含蓄厚重,然而忌用生造的典和过于平泛的典,因为这样不但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反而会流俗,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根据简评作者修改如下:


纪念蔡松坡将军逝世一百周年

 /李下蹊

欲挽陆沉时枕戈,扶桑问学蹈鲸波。簪花北国缘同好,立马南天为共和。

楚锷怀冰偏可忍,并刀淬火自堪磨。念君岳麓松坡上,不尽湘流赋壮歌。

推到展厅 礼物 打赏 赞(31) 查看   收藏(4)    

最近访客

发表评论

网名: 未登录网友 请先登录
呼朋唤友 (@好友)   【表情】
(严禁发布涉政敏感内容 《用户条例》

评论列表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请输入飘红理由

1、飘红的版主达到两位,标题会变红;
2、加精的版主达到三位,才能显示“精”字图标。
3、飘红鼓舞士气,加精保证水平。请各位版主把好质量关。
填写举报原因
请简要说明为何举报


  
移动贴子
将贴子移到
说明:因缓存的关系,贴子移动后,列表可能不会实时更新,请等待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