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擂台 > 第三届【蓬莱阁杯】诗赛
擂台说明
第三届【蓬莱阁杯】诗赛
奖励总额:300银子(已发300
本期赛事由 沉迷 发起 ?
投稿截止:2020-07-31 23:59:59
评分截止:2020-08-05 23:59:59
(已结束)
参与数:604    点击数:131178
∨展开详情
第三届【蓬莱阁杯】诗赛

本届赛事旨为引导诗友们的读书习惯与培养作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期以提高事典的灵活运用与语言的纯熟驾驭为主要目的。

【赛事主题】
以『某一桩史事』为素材步韵作七言绝句一组(一组为两首,见以下【写作要求】),题目自拟。例:《虎门销烟杂咏》、《焚书坑儒有叹》等。

【投稿时间】
即日起至2020年7月31日

【写作要求】
一、具体选取哪一桩史事(限1840年前)为素材,本期赛事不作要求,由诗友自行决定。创作方向,可以咏叹,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也可以借前人、古事浇自家之块垒。
二、参赛作品以及注解、评论不得妄议国是
三、体裁为七言绝句,两首为一组,合咏同一桩史事。
四、必须是步如下两首作品的韵脚(注意是步韵[次韵],不是依韵、用韵),完成后务必用『其一』、『其二』分隔标示。

绝句〔明末清初·王夫之〕
其一
何满子歌声断肠,人间难挽是斜阳。
桃花零落留桃叶,簸荡春风一倍狂。
其二
剑门归路雨淋铃,拢马貂铛鬓已星。
莫唱开元太平曲,谁怜霜草旧时青。

五、平水韵、新韵均可,新韵必须注明(否则一概按平水韵检查格律)。
六、匿名参赛,赛事结束之前不可公开,包括吾爱网及其它平台。一经发现即判无效。
七、旧作不可参赛。
八、要求采用近体诗正格,可用准律句,亦可救拗,不接受其它变体,不接受三仄尾,请自行检查好用韵、用律。

【奖项设置】
⭐优胜奖⭐
第一名(不并列):一人28两;
第二名(不并列):一人24两;
第三名(不并列):一人20两;
第四名(不并列):一人16两;
第五名(不并列):一人12两;
第六~十五名(按自然排序):每人8两;
第十六~二十五名(按自然排序):每人6两。

★鼓励奖★
第二十六~三十五名(按自然排序):每人3两;
第三十六~四十五名(按自然排序):每人2两;
第四十六~五十五名(按自然排序):每人1两。


比赛解释权归擂台发起者。


参与评分的评委(次数):
打擂作品(1)
擂台最新规则:
最新评论(08-11 11:46):小擂台闹出大动静,这次征诗整体水平很高,评委参差不一,有的疏...
1
当前1/1页,每页20条,共1条
  • 编号37525 总分( 5 ) 平均分( 1.7 ) 银子( 0 )   薯圆    
    七绝·韩文公留衣大颠禅师杂咏(步韵王夫之绝句二首)

    其一
    虽未深交托寸肠,何妨谏骨贬潮阳。
    一心问佛求民福,多少焚香为己狂。

    其二
    倘若禅音可解铃,等闲秋夜待明星。
    灵山寺右留衣处,长伴松青与月青。

    注:韩愈在《与孟尚书书》中记述了他与大颠禅师的交往:“有一老僧,号大颠,颇聪明,识道理,远地无可语者,故自山召至州部,留十数日,实能外形骸,以理自胜,不为外物侵乱。与之语。虽不尽解,要自胸中无滞碍,以为难得,因与来往。及祭神至海上,遂造其庐。及来袁州,留衣服为别。乃人之情,非崇信其法,求福田利益也。”
    据清光绪《潮阳县志》载:“留衣亭在灵山(灵山寺),昌黎移袁州时,别大颠,留衣于此。后人建亭于山麓,塑公遗像于亭中,今仅留遗址”。后移建于灵山寺右山旁。
    【作者注解】多谢守卫评委指点,自己对原文理解有误,现对原作做一些修改:
    “一心问佛求民福”改为“一心问佛消疑碍”

    七绝·参擂感怀
    红批满屏论灭佛,黄巢起义谁背锅。
    若知和尚关联大,谏骨当初后悔多。

    七绝二首·观擂台论灭佛有感
    其一
    因果轮回百转肠,山阴对面是山阳。
    要知而后黄巢事,应悔当时灭佛狂。
    其二
    看似解铃还系铃,僧尼流散作灾星。
    欲言此祸谁为首,却见昌黎冢已青。
    【天涯☞💎☜咫尺 点评】韩愈卒后,谥“文”,后世才称“韩文公”,注意留衣大颠僧时,韩愈活着呢,不可用“韩文公”。
    【天涯☞💎☜咫尺 点评】取材和视角都很独特,韩昌黎斥佛,但无妨交往佛僧。不过呢,诗中观点不是退之观点,注意“及来袁州,留衣服为别。乃人之情,非崇信其法,求福田利益也。”
    【镀金 点评】韩文公是后世诗人尊称,非当时已封韩文公。如《用韩文公送郑尚书韵寄雷朝宗兼属欧阳全真》。
    昌黎与大颠交往,是历史上一段著名的公案。后世有和尚常拿来诬韩愈晚年向佛,儒家弟子有替昌黎辩白者,又力证《与大颠书》是伪作。经朱熹考辩,《与大颠书》确属韩愈手笔。
    韩愈、王安石、朱熹这些大儒,虽然排斥佛教,与僧人交往倒是不碍,也常常用禅语,史有明载。盖道统是道统,私人交情是私人交情,韩愈实不曾向佛,请赐法名等等皆属后世**。
    其一云:一心问佛求民福,多少焚香为己狂。看似赞昌黎心怀民福,已把向佛的帽子扣实了,恐怕不是昌黎坚持道统的本意。
    【守卫 点评】“乃人之情,非崇信其法,求福田利益也。”韩愈这句话的意思是:(跟大颠禅师的交往)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情分,而不是崇拜相信他的佛法从而为自己祈求福田利益啊!这个可不是问佛求民福,而且问佛求民福的前提是信佛,显然韩愈不是这样的人,所以其一的立意是好的,论据却不稳。
    【(摩訶曼陀羅) 点评】韩愈的辟佛,带来的是把双刃剑:
    一,寺院不再拥有之前那么多田地。田地释放出来后,增加了国家财富。这是有利的一面。
    二,寺院里养不了之前那么多青壮年人口了,这几万万人流入社会后,遇上灾年,为地方上的动荡埋下了隐患。黄巢起义的爆发有这因素。
    【(摩訶曼陀羅) 点评】更正:几万万,几百万。
    【镀金 点评】摩评啊,韩愈辟佛只是他的主张,他一辈子也没掌权,也办不了这事。会昌灭佛时他都死了二十多年了。唐武宗隔年就死了,主张灭佛的李德裕失势流放,灭佛也就结束了,三十多年后才发生了黄巢起义。从韩愈死到黄巢起义快六十年了,这个锅昌黎表示背不动啊。
    【(摩訶曼陀羅) 点评】不对呢,镀金。
    从韩愈辟佛,到会昌灭佛,实际是一股倾向,有其连续性。
    李德裕失败,不等于会昌灭佛的影响就回到了从前,而是进一步混乱了。
    以前佛寺养那么多人,一下了不能养了。几十年间,遇到灾年,这些人会去干什么?可想而知。
    五、六十年,这个时间段,正说明是受了影响的。
    【(摩訶曼陀羅) 点评】好比今年,疫情影响下,老百姓日子不好过。城市里摆摊就合法了。为什么?还不是从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的。
    【镀金 点评】摩评啊,几十年前赶出寺庙的和尚,老也老死了,老不死也没力气造反了。把黄巢起义锅扔到灭佛头上真是莫名其妙。要说有影响,也有影响,和尚不能生儿子,还俗了就能生儿子,人口增加,触发马尔萨斯定律。结论是唐朝需要计划生育……
    【天涯☞💎☜咫尺 点评】尽扯用不着的,关键韩退之针对形式主义的假佛上了《谏迎佛骨表》以辟佛老,李纯听他的了嘛?!
    【(摩訶曼陀羅) 点评】镀金啊,会昌灭佛前后,回不了寺院的那些人,影响肯定不大。
    政策既然已经形成;人又会生人,新增的人口没有寺院可以容纳。当时看不到的,恰好在之后几十年出现问题。灾年一来,集中爆发。
    【(摩訶曼陀羅) 点评】(同理,为什么史家都说明未的结局在万历年间就埋下了?有些当时认为很正常的政策,在几十年后弊端会显现,就是这道理。)
    (为什么数十年前的计划生育,在数十年后会形成人口老化,工厂招工困难的局面?)
    (辟佛的弊端,恰好也是在几十年后形成问题的。)
    【(摩訶曼陀羅) 点评】历史学家威斯坦因评大和九年(835年)七月十四日文宗诏,称这道诏书“上承约十五年前的韩愈的观点,下启十年后的法难”。
    【(摩訶曼陀羅) 点评】当时辟佛不是韩愈一个人的事,而是一股思潮,韩愈只是个代表而已。否则,此后灭佛作为国家政策,也不可能反复多次呀,是吧。这种反反复复的政策,拆除全国几万所寺庙,恢复又不容易,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镀金 点评】史载会昌灭佛强制还俗二十六万人,奴婢数十万,良田数千万倾,奴婢皆授田百亩放为良人。可见最后成为社会问题的只有那二十六万僧尼,隔年武宗死,灭佛停止,还俗僧尼又回到寺院一部分。剩下的部分为盗贼,逐渐被剿灭,部分自己找出路,数年之后就没有了消息。
    到黄巢起义,还俗僧尼都垂垂老矣,还造啥反?至于说这些人的后代造反,那跟灭佛有啥关系?灭佛了和尚僧尼还俗才有后代,哪怕后代造反也比没后代强吧?为了免得后代造反就要把先人养在庙里做和尚,这是啥逻辑?
    【(摩訶曼陀羅) 点评】镀金真是迂腐啊。
    你想想,黄巢起义中的部分走投无路的农民,他们几岁,十几岁时,其实是可以被他们的父母送入寺院为僧的,而寺院又恰好可以养活他们。可是呢,已经没有了可能,政府又解决不了他们的生存问题。
    这成了黄巢起义的形条件之一。是之一,不是全部。
    【(摩訶曼陀羅) 点评】我去广西金田、紫金山考察时,发现与广东同时,当地那几十年也人口大增。可是洪秀全在广东传教不成功,在金田为什么成功了?
    广东有工商业,而金田没有。土山又不能解决吃的问题,当地政治也没有去解决。
    洪秀全、冯云山的传教,在金田、紫荆山一带,能不成功吗?
    【(摩訶曼陀羅) 点评】唐末也是。寺院在初、盛、中唐,在自然条件下解决了唐帝国人口过多时而遇到自然灾害时的民生问题。
    而会昌灭佛后,佛寺的良田,几经辗转并没有落在老百姓的手里。而聚集的人口呢,最怕自然灾害。
    最后的避难所,与具有缓冲调节功能寺院又拆除了。有人振臂一呼,造反就非常正常了。
    【(摩訶曼陀羅) 点评】再如,去年的港乱。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参与?当我们住一百多平米的房间还觉得小时,他们一家几口只挤在几十平米的房间里。且香港这几十年逐渐失掉了制造业。年轻人的前途又在哪里?他们能不迷茫么?
    从政策上找理由,能不找到二三十年前去啊?
    【(摩訶曼陀羅) 点评】镀金啊,我不是说灭佛后的和尚、尼姑会造反,我说的是会昌灭佛后,所形成的政策,使更多流离失所的人们,更加得不到庇护了。那些人只有两个去向,1,更加的投向藩镇,便藩镇之兵员更为丰富;2,跟着人闹事,把怒气发在官府头上。
    【天涯☞💎☜咫尺 点评】又乱扯,香港四大支柱产业是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旅游和工商支援、专业服务业,啥时候弄出来个制造业,你可真敢说,摩诃评委。
    【(摩訶曼陀羅) 点评】天涯啊,香港八十年代是有制造业的,且所占比重不低。只是逐渐流失了,被内地取代了。你去查。
    而制造业的流失,影响了底层的年轻人的生计。当然,香港恢复制造业极难。但住房问题,都知道吧。经去年一闹,十三亿人口原来才知道,东方之珠的底层人们都是一家几口人只挤在几十平方里的。
    【(摩訶曼陀羅) 点评】知道天涯为去年的港乱写了诗。但你有没有想过,几万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能有多坏?有人唆使当然存在,自己在政策上的原因,又能忽略么?
    【镀金 点评】摩评啊,土地落到寺院手里和落到地主手里有什么不同?寺庙要人种地,地主就不要人种地吗?史书有载,灭佛收了几千万顷耕地,解放了几十万奴婢,这些奴婢是干嘛的?给和尚种地呀!后来史书记载,解放奴隶每人给田百亩。算一算还有大量土地没分,就算没分的土地交给了权贵地主,那他还得人劳作吧?劳作的人哪里来?无非是之前的佃户换个主家而已。
    地还是那些地,种地的还是那些人。只是收租子的从和尚变成了新地主。请问有什么动荡?
    说来说去,社会缓冲器,摩诃先生你是在讲童话吗?当真以为和尚都是自己种地,还拿出来救济贫苦农民呀。
    【镀金 点评】土地兼并的坏处在于使大量自耕农破产,变成流民。寺庙的土地,那是庙产,本来就不属于自耕农。灭佛首先是给奴婢授田,产生了一批自耕农。就算有大量土地到权贵手里,那也不过是佃户换个主家,不会造成任何自耕农破产,有什么问题?
    灭佛产生的无业游民是不事生产的还俗僧尼,这里面如果有人会劳作,去佃一块土地耕种就是了,反正之前种的也是庙产。然而大部分人其实并无劳作经验,只会躺着收租子,没租子收了,就作盗匪。摩评所谓的缓冲器是指佃户辛苦劳作养一群吃租子的和尚吗?
    全国才强制还俗了二十六万僧尼,一个县可能也就几百人,能给藩镇增加多少兵力?能带来多大动乱?
    【(摩訶曼陀羅) 点评】我问下镀金。
    寺院拥有良田,在当时是不用交税的;毁寺院后,千万亩良田到了世俗豪强地主手里,是要向国家交重稅的。
    一个不需交税,一个要交重税,谁会对老百姓更好?
    【(摩訶曼陀羅) 点评】国家,唐王朝,增加了税赋收入。这笔收入并没有用在民生上面。而毁寺院后导致的民生问题,并不是多收入的那笔税赋所能解决的。弊端越来越大。
    也就是说,从国家层面来说,灭佛后,国家的收入增加了;但从老百姓层面来说,负担加重了。
    【(摩訶曼陀羅) 点评】擂诗云:“可怜千古文官笔,谁禀苍生入汗青”,镀金先生对苍生没有同情心啊。
    【有谁知 点评】诸君跑题了哇
    【镀金 点评】摩诃先生,您真是天真啊,不交税地主就会给佃户让利吗?这话就像偷税漏税的老板会给员工多发工资一样荒谬。人家冒着坐牢的风险偷税漏税不是为了给员工发福利!
    二十六万僧尼聚敛了几千万顷耕地,难道都是善男信女乐捐?唐朝寺庙都是放高利贷的好手,放高利贷然后趁灾年逼自耕农卖田一条龙不要太溜。这群人你还觉得会比守法纳税的地主对佃户更仁慈。
    【(摩訶曼陀羅) 点评】镀金啊,把眼界放宽些。
    比如尼泊尔,佛教国家吧。寺庙里掌握了多少国家资源。现在,你让他们的政治家灭佛去,拆寺院去。
    你看尼泊尔政府把收上来的财富解决得了民生问题不?政府会垮台不?
    【(摩訶曼陀羅) 点评】寺院放高利贷不假,那是寺院的经济收入,养活了众僧众尼,又不向国家伸手,政府何乐而不为呢;地主豪强放高利贷岂不更厉害?豪强被养肥了会是什么结果?
    【(摩訶曼陀羅) 点评】再看唐帝国的最终结局。
    会昌灭佛后,民生不是越来越好了,而是越来越差了。最后黄巢起义。
    【镀金 点评】中国从来不是宗教国家,难不成还要学尼泊尔?政教分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政治的基本原则。不就强制还俗了二十六万僧尼吗,唐朝人口保守估计也有五千万。灭佛也就灭了,那点人历史上也没翻起什么浪花。摩评您强行把黄巢起义的黑锅扣灭佛上,也是历史发明家了233
    【(摩訶曼陀羅) 点评】好,五千万人口。唐王朝灭佛了,强制还俗二十六万,每一个还俗的,背后不得有一个家庭来承担还俗的后果啊?影响所及不是几百万啊?
    再一个,5千万人,唐王朝灭佛了,藩镇没灭佛啊。唐王朝几十万流离失所的人进不了寺院,解决不了民生问题;可是藩镇还是靠寺院调节民生问题呢。
    老百姓又会向着谁呢?唐王朝能不离心离德吗?
    【(摩訶曼陀羅) 点评】唐朝政教分离不假,但绝对是一个佛教国家。
    每一个和尚尼姑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在默默关注着。
    一句话,灭佛了。以后流离失所的人没处去了。唐王朝不失人心谁失人心?!
    【(摩訶曼陀羅) 点评】所以说,灭佛所造成的民生问题不能解决,绝对是唐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有谁知 点评】会昌的事,大体上我不认同摩诃兄的看法。
    佛寺本身是地主和高利贷者,和官僚集团合污,已经形成了戕害生产力和皇权的政治力量。灭佛崇佛,只是政治势力和经济力量此消彼长的斗争,其实就是地主集团在殴斗争利。
    其时佛寺数万所,上百万的僧尼,数十倍于此的奴婢与佃户……不受政权管辖,想想看,不可怕么?
    唐朝灭亡,是统治阶层和利益阶层与民众利益的背离,积冰三尺,非一日之功。没有寺院,还有藩镇、地主和官僚,他们对平民的侵凌一样会搅得天下粥粥。
    灭佛固然不能救唐,不灭佛也未必能够延长残唐的寿命。
    除去宗教的外衣,佛寺并不比地主和官僚更仁慈。
    以唐武宗对国家的掌控,灭佛很不彻底,藩镇诸侯,与寺院地主血肉相连,谁肯就范?
    佛教,在中国,从来就没代表过大多数的人心。
    奴婢和多数的僧尼,不是自由民,他们的背后只有地主,他们的家庭背后也是地主……
    【(摩訶曼陀羅) 点评】有谁知先生的历史观,属于“阶级斗争史观”,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比较流行。与当时的历史社会现状有很大差距。
    我个人并不认同。
    【三山醉梦生 点评】1分,给“多少焚香为己狂”的立意
    多给2分,为了如此长的红批
    收藏 自动注释
    诗友评论:
      正在加载...
    回应(支持回应多人):

    折叠评论
    提示:只有参赛者可以评论。请勿透露作者信息。过激言论、无关评论可能会被管理员删除,严重者可导致禁言或封号。
    提示:本期赛事结束超过一个月,评论功能已关闭。

1
当前1/1页,每页20条,共1条
每位评委最多提名三人,提名后不可更改和撤销。您还有个名额。
请在完成提名后填写评委点评,以便让您的提名更有说服力。
用户登录...
查询邮箱...

请输入您的网名: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004号